无人机的应用 让民间救援如虎添翼
2019-11-27
自发救援 安全保障是问题
2012年9月4日的一次救援中,陕西应急救援总队兴平支队3名志愿者在中途遭遇车祸,皆受重伤;2013年5月27日,在搜救两名鳌山太白山穿越失踪的驴友时,陕西曙光救援队副队长“天网”被毒蛇咬伤;2017年12月5日下午,陕西秦岭救援队的一名骨干队员“黄马”,深入秦岭救援走失老人时,意外失足坠崖身亡。
诸如此类的遗憾在民间救援组织内一直在发生,在每一个报名救援跟贴的最后,都有着同样的一句话:“参与本次搜救活动出于自愿,并承担一切后果”。猜测,签名的时候,平民英雄们多少还是有些隐忧的吧。
设备更新 安全保障升级
由于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各地民间救援组织普遍面临着无保可依的问题,提高自身技能以及救援设备成为了队员们保障自身安全的关键。
无论在消防救援或是特殊地形山区救援中,无人机的作用都不可小觑。无人机作为突发性事故侦察和灾情回传的重要应用,已经成为防灾应急产业中新兴的技术风向和高配装备。无人机对环境和气象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在现场采集数据、实时传送、跟踪事件发展态势,为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确定救灾重点区域、选择安全救援路线以及灾后重建选址等提供参考。武汉云豹救援队在去年就加入了数架功能不同的救援无人机,它们或能够投掷救生圈,或能够投掷绳索,或能够在空中完成横向物品交接。更重要的是,新加入的无人机实现了智能控制,仅仅有过车模、航模玩耍经验的操作者,都能在半小时内熟练掌握相关操作,实施基本救援。
热成像设备在民间救援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大型救援现场,民间救援力量大大弥补了国家救援力量的不足,提高了政府对民间救援工作的支持。通过热成像设备结合公安联网监控大数据平台,确定被困人员或者火场火情,还有一些灾害气体的探测,在救援同时,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安防机器人逐渐兴起,以安防机器人承担部分救援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民间救援队员的人身安全。用机器人协助人在高危场所和复杂环境中进行作业,逐渐成为未来趋势。目前,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的巡逻、灭火和消防等应急救援、电力领域的定点巡逻等场景。
结语:一支民间救援队,不仅需要爱心,需要专业的救援能力,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虽然民间救援面临的困难还未完全结局,但科技的发展、设备的更新让他们增添了一份安心。科技的运用让曾经冲锋舟地毯式搜救变成了无人机配合,让一群“以命博命”的志愿队收获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