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无人机看护河南水中电塔
2021-08-02
7月以来,河南遭受持续强降雨导致的严重洪涝灾害牵动着每个人的心。7月22日晚,卫河鹤壁段决堤,多个村庄情况危急。7月23日,国网通航公司接到国家电网总部设备部通知,多条500千伏主干网架处于行洪区内,运维车辆人员受交通管制、道路损毁等影响无法到达,需要尽快安排中大型无人机前往鹤壁开展巡视,掌握线路状况。
灾情就是命令,应急需求就是“电网空军”的冲锋号。国网通航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与河南省电力公司对接需求线路区段和巡视计划,编制工作方案,申请灾区无人机应急作业空域,火线调配在山东执行应急备勤任务的SG1611机组,奔赴河南鹤壁灾区,所有准备工作仅仅用时1小时。
执行任务的第一天,无人机飞了起来
24日,卫河决堤缺口仍然水流湍急,更多的救援力量向这里汇合,其中就包括了千里驰援的国网通航无人机应急机组。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在当天下午抵达河南鹤壁,没有片刻停歇,就立刻赶往预定作业现场,组织安装调试设备。
“有没有想到过会有危险?”
“想到过,但更想为支援河南灾区尽一份力”。
“无人机早一分钟飞起来,就能早一分钟了解电网受灾情况,人民群众的供电安全就多一份保障。”机组成员们这样说。
为了尽早让无人机起飞,国网通航公司反复与相关管理部门沟通,与多家参与应急的通航、测绘等直升机、无人机航飞单位协调,终于为电力航巡开辟了一条热线通道。当天下午,国网通航公司的中大型无人机顺利起飞,完成巡视50公里,数十基杆塔浸泡于泥水之中,但可以确认汛区输电线路情况整体保持稳定。
灾情巡查、三维重建、中继通信三不误
汛情紧急,应急救援刻不容缓,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方式获取最多的电网灾情情报,是无人机组当前的最大任务。无人机组此次使用的核心设备GW25中大型无人机在机身下方同时搭载了高清光电吊舱、高精度航测相机和长距离数据链设备三大利器。在空中一次飞行作业,既能获取汛区高清监测视频,又能采集输电线路通道高分辨率正射影像,还能作为中继进一步扩大飞行控制和数据传输范围,可谓一机三用,最大程度发挥了无人机的载荷和续航优势。GW25、GW16两种中大型无人机单架次续航均可达到飞行3小时,双机协同飞行模式下的作业半径高达35公里以上。真正做到了巡视情况,一览无余。
关键时刻,“三高两长”优势充分体现
由于大水泛滥,电网抢险人员、车辆和轻小型无人机设备均无法到位巡查。在此情况下,具有“三高两长”等技术优势的中大型无人机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何为三高两长?“我们所使用的无人机具有定位精度高、数据质量高、安全性能高、续航时间长、数据通信链路长等多重优势,在执行支援河南防汛救灾应急特巡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网通航公司技术总监兼航巡事业部总经理杜伟说,“由于技术难度差异,传统的行业应用以轻小型无人机为主。此次救援河南灾区,中大型无人机优势明显,伴随着设备续航、载荷、数据链路不断提升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中大型无人机将在新一轮技术发展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隐患发现了,应急抢修怎样去才安全?
经过几昼夜的连续奋战,26日2时27分,卫河决口终于合拢,而“电网空军”们的战斗还在继续。
截至7月29日,由一辆应急作业车、三架中大型无人机、六名骨干员工组成的国网通航应急机组,不畏艰险、不辞辛苦,持续深入河南汛区,先后完成双侧巡视鹤壁区域500千伏冀朝二线、塔仓线、阳东一二三线,郑州区域500千伏马嵩一线、马嵩二线、汉郑线等多条线路受灾区段巡视。巡视里程超过300公里,发现近100基杆塔存在3米左右水位浸泡,十余基山区杆塔护坡存在冲刷损坏。
大雨过后的山区,滑坡、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频发,特别是河南地处中原,土壤相对较为松软,在这种条件下,贸然进山开展检修工作具有极高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国网通航公司发挥高水平航测优势,利用采集的大面积正射影像数据制作了大范围的输电线路灾后数字三维地形图,使检修人员能够直观地掌握现场情况,在室内操作就可以达到实地踏勘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供电抢修的安全效能和应急水平。
技术积累雄厚,电网空军“黑科技”层出不穷
除了应急灾情巡视技术之外,国网通航公司通过积极开展技术研发,还储备了空中组网等多种“黑科技”。在以往的应急抢险中,由于通信塔受损,检修人员常常在进入抢修环境后出现无法通信的情况,无形中加大了抢险的危险系数。国网通航公司通过自身研究,在空中架设了一台会飞的中大型无人机机载基站,使得电网公司也有了自己的天空通信手段,不仅能够保证检修人员与外界联络畅通,还可以将自身所处环境的画面进行实时传递,为电网应急安全又增加了一层砝码。
除了开展河南应急保电巡视外,国网通航公司还与浙江、福建、安徽、上海等“烟花”台风涉及省份积极沟通,依托公司机场、基地、临时起降点等资源,提前申报应急空域,提前安排中大型无人机备勤机组,根据需要可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巡视工作。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