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30分钟急救送血 让幸福感原地升级
2021-09-01
“一位肝脏破裂患者来院救治,需要4个单位的洗涤RH阴型红细胞紧急输血!”
“用血需求已收到,马上安排配送”。
夜间的急诊科,人们依旧行色匆匆。而在迅蚁医疗急救送血值班室内,值班员也丝毫不敢松懈,电话一响,他们就立马跑动起来。
不一会,无人机就从2.4米高的自动航站楼上升起,半小时内,它就能将血液中心的救命血浆送至急诊科。
在杭州,这样常态化运行的无人机血液配送服务已经覆盖了浙医二院、余杭二院、余杭三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其已完成数百次血液运送,累计为各个医疗机构配送各类血液上千个单位。关键时刻,天空中的无人机医疗即配航线,为身处危急的病人又增加了一份生命保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这张空中配送网络塑造了无接触式的新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半径。
从医共体说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也是生产力。现在县乡基层的医疗机构和力量还比较薄弱,很多人有病往大城市大医院跑。今年我们要多措并举加大对县乡医院、卫生院的投入。要让群众看病多一点便利,治病少一点负担。”
3月24日上午,载着10个单位临床用血的迅蚁RA3无人机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起飞,5分钟后平稳降落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无人机起降站,全国首条常态化无人机急救送血航线就此投入使用。迅蚁无人机物流调度系统与浙大二院特色5G智慧医疗平台充分融合,不仅形成了业务闭环,更为救命血的运输提供了科技保障,在国内属首次,在国际上也是最为领先的无人机医疗实践之一。
无人机急救送血
据统计,绝大多数的急救用血用于危重急症和手术。在使用空中物流之前,常规血液运输通常依靠地面车辆。而地面交通受早晚高峰和道路情况影响较大,使得临床用血难以获得时效性保障。空中的无人机医疗航线能够突破道路交通和地理等方面的限制,成为具有绝对速度优势的急救“绿色通道”。通过无人机进行运输不仅能缩短运输时间,还能将配送时间精准到秒,为院内抢救或其他手术用血等紧急情况提供保障。
在杭州市北部,以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为中心搭建的医共体服务范围达656.39平方千米,服务人口超过80万人次,年服务人次约260万。在医院的临床手术中,经常面临紧急用血需求,而余杭三院距离省血液中心地理位置较远,如果采用传统的汽车运输方式,往返路程约100公里,往返则需要2.5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其中还可能面临堵车等突发性事件,检验样本和血液运输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近日,余杭三院加入迅蚁医疗运输网络,这是一条飞越全城的急救血液运输生命线。余杭三院基于此开展了产妇产后出血应急医疗演练。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达2%~3%,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数据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病人对血液的需求极为迫切,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数据表明,使用迅蚁无人物流网络,能够将配送时效提升60%以上,在急救场景中挽救更多生命。
无人机医疗配送站
除了急救送血,无人机的运输优势也在日常运输中逐步凸显。从库存成本来看,大型三甲医院通常具备中心血库用于常规用血的储存,但这样也同时承载着库存管理压力。血液制品极具特殊性,其在存储形式和运输形式上要求严苛,这就意味着医院需要通过投入大量的管理成本和费用成本。高频小量的配送模型,能更精准控制库存,减少血液制品的浪费。
截至目前,迅蚁开通了12条常态化服务的5G无人机医疗样本配送航线,用于血液标本、药品及文件资料的日常运输。截至今年7月,迅蚁医疗样本配送航线共计飞行9000余架次,累计配送标本7万余份。
“立体化”的疫情防控网
无接触配送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服务,直接减少了人员流动,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这种新型物流配送模式在医疗这一重点管控行业,意义更加凸显。正如迅蚁CEO章磊所说:“疫情让公众认识到了无人机在具体场景中的价值,也加速打开了迅蚁的医疗商业化场景。”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全国疫情形势严峻,而我们对新冠肺炎病毒还知之甚少。在抗疫最为艰难的这段时间,人员流动受到严格程序管理,运输资源紧张,运输压力巨大。但采样随时发生,样本转运需求随时存在,这给抗疫中的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管理难题。
在此情形下,迅蚁与新昌县人民医院迅速建立起全国首个无人机医疗运输网络,利用自动化的无人机在总院与分院之间运送检验样本和物资,实现了运输全程无人员接触,7×24小时随时待命,疏解了抗疫一线的人力与物力紧缺情况。
在今年广深疫情下,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在抗疫奋战的同时,将无人机医疗配送合作推向快车道。作为全国“紧密型医联体”典型,罗湖医院集团下设医疗机构点多面广,5家医院、34家社康中心覆盖罗湖全域。罗湖医院集团与迅蚁合作,打造了全区域覆盖的无人机样本配送网。
在罗湖的一个小区内,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将装有患者血样和生理样本的医疗箱放进自动航站楼,10分钟内,这些样本就会到达城市中心医院的检验科,30分钟内,电子化验报告就已回传到卫生服务站的系统内,治疗方案就能确定下来了。
30分钟,从心理学分析,是人们区分“很快”和“很久”这两种时间感觉的开关。人们在生病时是最不愿意等待的,而这一条条空中航路将社区内的卫生服务站与市中心医院在物理上紧密连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切实解决百姓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升基层首诊。
无人机医疗配送网络逐渐成为一项社会基础设施。战时,它承担起公共卫生应急的运输需求,它善于解决“小而频”的运输需求,是大型运输航空器及地面运输器的良好补充、通航应急的特种兵。日常,它可运输血液、检测样本及其他医疗物资,提高总分院之间的物资运输速度,保证医共体内部合理调配资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无人机配送融入县域医疗体系、融于常态化检测体系,分散采集,集中检测,随机响应,高时效运行,不产生聚集,不挤兑资源,不影响日常,化严密监控于无形,形成对社会运转的底层保护。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