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装备开辟“生命通道”

2022-05-30

  
资料图

  ▲无人救生装备下水。

  ▲空中无人机发现落水者。

  ▲将水下潜拍无人机放入水中。

  ▲落水者利用无人救生装备靠岸。
 

  文/图 本报记者 蔡镇金

  通讯员 廖晓彬 付孟哲
 

  “河道上游600米范围,有两名地方群众落水遇险,迅速实施搜救!”闽南初夏,细雨蒙蒙,第73集团军某旅一场水上无人搜救行动演练在某陌生水域紧张进行。

  随着指挥组一声令下,侦察班迅速放飞某型无人机,紧急飞往目标水域。与此同时,某型无人动力救生圈立即泛水,紧随其后在水面飞驰。
 

  不到3分钟,无人机到达目标水域上空。然而,受到阴雨天气的不良影响,加上河岸植被茂密,以往陆地搜救短时间就能发现的救援目标,这一次却难觅踪迹。
 

  “转换红外成像模式。”侦察班班长王宗学果断决策,很快通过温度差异探测锁定到了第一名落水者。随后,飞控平台将无人机实时影像传输至指挥所,搜救班根据回传画面和数据,操纵无人动力救生圈驶近实施救助,再依据就近原则将人员运送至岸边安全位置,等待救护班的进一步施救。
 

  “报告,目标水域暗礁较多、水情复杂。”不多时,侦察班在上游抢水湾一块凸起的石头处发现另一名落水者。了解到落水者身体多处受伤行动不便,且极端的位置给救援工作带来更大难度与安全隐患,指挥所判断情况后,决定将侦察班转为引导班,加派潜拍无人机对水下情况进行全时监控,搜救班操纵水面移动救生担架床前往救援,同时,指导落水者运用担架床的加热功能和防溺水装置展开先期自救。
 

  一路上,空中、水面、水下三种类型无人装备协同配合,辅助决策施救方案,智能规划安全路线,官兵们顺利将伤员运回河岸,圆满完成此次水上无人搜救行动。

  “相比传统方法采取人工或乘坐水上工具方式抵近搜救,如今借助无人平台的精细指挥、全域安检、有序救援等新型优势,搜救效率与成功率有了极大提升,官兵自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该旅部队管理科科长杨励群说。
 

  据了解,本次搜救行动该旅成功完成了搜索定位、实时传输、多机互联、编组转换等多个课目,全方位检验了多型无人装备人机协同作业能力,为实现非战领域科技赋能、安全保底的目标做出有益探索,积累了在复杂条件下部队遂行应急救援保障任务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该旅还结合所担负的应急救援、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针对性开展无人船勘测、三维建模技术等系统培训;利用信息平台,探索“科技+”“网络+”训练方法,推进军事训练信息化升级,全面提升部队工程保障能力。
 

作者:蔡镇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696-5515

在线咨询报名

扫描微信二维码